top of page

|Pop art 普普藝術|風格概述-創作來自工業興起的美國社會

已更新:2022年9月5日





普普藝術時代背景

美國在二戰結束後,經濟活動迅速活絡起來,並在1950年代後半,建構出大眾性的消費活動。

在這樣的情境下,許多把象徵大眾消費社會的雜誌、廣告、商品、漫畫、電視、等當成主題或素材的作品不斷出現。


何謂普普藝術?

普普藝術 (pop art),指的是通俗藝術(Popular art),也就是描繪大眾社會、消費社會的藝術。

當時最具代表人物為安迪·沃荷(Andy Warhol),他的知名的作品 ⟪瑪麗蓮‧夢露⟫(Marilyn Mpnroe)、⟪金寶湯⟫ (Campbell’s) 與 ⟪可口可樂⟫,利用絲網印刷的技法加上鮮豔搶眼的色彩,不斷大量生產與複製,呈現在大眾面前。

也因作品都與生活用品和電視媒體習習相關,所以作品也非常直接的深耕在大眾的心理。


作品:⟪瑪麗蓮‧夢露⟫(Marilyn Mpnroe)


普普藝術特徵

1. 使用鮮豔的色彩普及於產品中,常用顏色為橙色、檸檬黃、大紅色、綠色等純色,常選擇白色、黑色、粽色來舒緩色調。


2. 以大膽的手繪線條與美國漫畫書風格做為元素,例如:網狀圓點、對話框。


3. 融合特殊字體:以鮮豔的色彩,加上點、線、面融入於字體中。


補充

普普藝術(POP art)在當代並不被藝術界認可,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沃荷只是利用名人的肖像畫,與重複性印刷作品,稱不上是藝術。但不可否認的是普普藝術(POP art)的影響至今從未抹滅。

在未來,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_ 美國普普教父 Andy Warhol

參考資料

【書籍】

羅淑慧(譯)- 東京藝大美術館賞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: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

【網路】





Comentarios


在這裡留言,讓我知道您的想法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©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